近期,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味食品”)因信息披露问题引发市场关注。调查显示,该公司与一家营业执照已被吊销超过4年的客户仍保持购销业务往来,武汉相关企业网站的信息进一步揭示了这一异常情况,引发投资者对天味食品内部控制和财务真实性的质疑。
事件背景与疑点
天味食品作为国内调味品行业知名企业,其客户资质和业务合规性本应是信息披露的重点。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与某客户在2018年至2022年间持续存在购销业务,而该客户的营业执照早在2018年已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吊销。根据《公司法》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企业营业执照吊销后丧失经营资格,不得从事任何商事活动。天味食品与此类客户保持业务往来,不仅违反商业逻辑,更可能涉及虚假交易或财务数据失真。
武汉企业网站信息佐证
通过武汉地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及第三方商业查询网站检索发现,涉事客户的状态明确标注为“吊销”,且无恢复经营的记录。该客户工商信息中的注册地址、联系方式均未更新,进一步佐证其已停止正常运营。天味食品在年报及临时公告中未对此类异常客户进行风险提示,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存疑。
潜在风险与监管关注
此类事件可能反映天味食品在客户资质审核、内部控制及财务核算方面存在漏洞。若长期与无经营资质的客户交易,可能导致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虚增收入等问题,进而影响财务报表真实性。目前,证券监管部门已对类似信披问题加强监管,若查实天味食品存在信披违规,可能面临警示函、立案调查等监管措施。
行业反思与建议
天味食品的案例为上市公司敲响警钟:企业需强化客户尽职调查,定期核验客户经营状态,并将异常交易纳入内部审计重点。投资者亦应关注企业客户结构、关联交易等细节,通过多渠道验证信息真实性。监管部门可借助大数据技术,打通工商、税务与证券信息披露系统,提升对上市公司异常业务的监测效率。
当前,天味食品尚未就此事发布官方说明,事件后续进展值得持续关注。